乘風少年參加 #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#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
已經跟雙北兒少代表一起解鎖了三個地圖啦!
Day1|八里篇
帶著如何讓兒少走進地方的好奇出發,第一站我們來到 #八里 的在地美食 #志明油飯麵線 。
老闆的熱情招呼讓初來乍到的我們多了些對地方的熟悉,隨著每口麵線帶來的滿足,我們也似乎慢慢建立了和八里這個地方的關係。 接著我們來到出現在每個人國小課本上的 #十三行博物館。
跟著導覽員的解釋,我們從如何挖掘史蹟開始,一步步瞭解我們腳下所踩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,也在後續的提問裡了解到博物館如何與鄰近地區的學校合作,並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發展不同的導覽技藝。
最後,走在八里沿岸,我們一邊聊著今早出乎意料的體驗,一邊想著接下來的旅程不知道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,我們又該如何 #邀請兒少和我們一起走進地方。
Day 2|深坑篇
Day 3|三峽篇
一株馬蘭,結成三角湧的繁華興盛,也登載了這裡的變遷與流變。
「三角湧」是 #三峽 的舊稱,因位處大漢溪、三峽河(三峽溪)、以及橫溪三河匯流處,故稱三角湧(Sann-kak-íng),隨後因日人發音故改成三峽(SanKyō)。
走在三峽老街上,在未經導覽的情況下,就已經對老街上飄揚的藍染布所吸引。隨著地圖,我們走進「 #三峽藍染展示中心 」帶著好奇,希望能一窺三峽與藍染的歷史。 一進到中心,雖然沒有預先安排導覽,但熱情的工作人員看著我們一群「貌似大學生」的觀光客們,還是熱切的跟我們打招呼,也開始跟我們分享三峽與藍染的關係。 從工作人員的說明裡我們才知道,原來染布業的興盛和三峽適合其原料馬蘭生長有關,再加上港口河運之便,也就興起了染布產業。
隨後我們參與了地方文史單位的老街導覽行程,從 #清水祖師廟 出發,意外踏進了建築史的旅程。從銅木雙材料搭建的廟門,到「百鳥朝梅柱」的經典雕塑,以及三峽老街建築樓高的變遷等,讓我們從三峽土地起始,一路窺見先人開墾構築的鑿痕。
最後,不免俗的還是進到牛角麵包店裡添購特產,也約略聽到牛角麵包如何從一家市場中的小店,慢慢口碑行銷成地方特產的歷程。可惜導覽時間已到,來不及聽到更多有趣的故事。 但每次的旅程都有些缺憾之處,才會有下次再來的期待感。
旅程默默來到中段, #兒少如何參與地方 或許漸漸有了些圖像,抱著開放的心態,我們仍期待接下來的旅程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刺激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