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感動地圖探索活動|八里、深坑、三峽旅程小記

乘風少年參加 #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#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

已經跟雙北兒少代表一起解鎖了三個地圖啦!


Day1|八里篇


帶著如何讓兒少走進地方的好奇出發,第一站我們來到 #八里 的在地美食 #志明油飯麵線


老闆的熱情招呼讓初來乍到的我們多了些對地方的熟悉,隨著每口麵線帶來的滿足,我們也似乎慢慢建立了和八里這個地方的關係。 接著我們來到出現在每個人國小課本上的 #十三行博物館


跟著導覽員的解釋,我們從如何挖掘史蹟開始,一步步瞭解我們腳下所踩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,也在後續的提問裡了解到博物館如何與鄰近地區的學校合作,並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發展不同的導覽技藝。


最後,走在八里沿岸,我們一邊聊著今早出乎意料的體驗,一邊想著接下來的旅程不知道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,我們又該如何 #邀請兒少和我們一起走進地方

Day 2|深坑篇



「深坑的特產才不是臭豆腐!」這應該是這次參訪最大的破除迷思。


這次旅程我們來到 #深坑,從著名的 #深坑老街 出發,我們品嚐了各式各樣的豆腐料理。清蒸、紅燒、油炸,甚至連豆腐冰淇淋也都吃了遍。


做為多數夥伴都是外地人的團隊,來到深坑的第一個念頭是:為什麼這裡臭豆腐會這麼有名? 就著這個想法,我們並不打算透過網路搜尋找到答案,更想透過跟地方居民的互動中瞭解深坑的過去與現在。


待吃完豆腐全餐後,我們來到老街知名的 #歐里人文空間 是首創豆腐冰淇淋的在地店家。熱情的老闆在我們一走進店裡就熱情招呼,從研發豆腐冰淇淋的起心動念,開始說到深坑老街的起源,我們才知道原來老闆和他的父親長年以推廣深坑文史為己任,甚至撰寫和繪製了數本書籍和漫畫,並規劃導覽課程,讓更多人瞭解深坑的一景一物。


也是在這裡才知道,原來觀光客如我們眼中看見的「深坑=臭豆腐」的連結,只是觀光化後的偶然結果,真正屬地的特產,其實是豆腐,而非臭豆腐。


最後,我們來到 #深坑農產品推廣中心 參加豆腐DIY,自製豆腐的過程充滿驚奇,隨著導覽人員的解說,我們也更加體認到,親身體驗與感受,才能真正讓我們與土地建立認識與關係,而 #如何讓兒少可以更靠近地方 ,就是接下來要繼續思辨的課題了。

Day 3|三峽篇



一株馬蘭,結成三角湧的繁華興盛,也登載了這裡的變遷與流變。


「三角湧」是 #三峽 的舊稱,因位處大漢溪、三峽河(三峽溪)、以及橫溪三河匯流處,故稱三角湧(Sann-kak-íng),隨後因日人發音故改成三峽(SanKyō)。


走在三峽老街上,在未經導覽的情況下,就已經對老街上飄揚的藍染布所吸引。隨著地圖,我們走進「 #三峽藍染展示中心 」帶著好奇,希望能一窺三峽與藍染的歷史。 一進到中心,雖然沒有預先安排導覽,但熱情的工作人員看著我們一群「貌似大學生」的觀光客們,還是熱切的跟我們打招呼,也開始跟我們分享三峽與藍染的關係。 從工作人員的說明裡我們才知道,原來染布業的興盛和三峽適合其原料馬蘭生長有關,再加上港口河運之便,也就興起了染布產業。


隨後我們參與了地方文史單位的老街導覽行程,從 #清水祖師廟 出發,意外踏進了建築史的旅程。從銅木雙材料搭建的廟門,到「百鳥朝梅柱」的經典雕塑,以及三峽老街建築樓高的變遷等,讓我們從三峽土地起始,一路窺見先人開墾構築的鑿痕。


最後,不免俗的還是進到牛角麵包店裡添購特產,也約略聽到牛角麵包如何從一家市場中的小店,慢慢口碑行銷成地方特產的歷程。可惜導覽時間已到,來不及聽到更多有趣的故事。 但每次的旅程都有些缺憾之處,才會有下次再來的期待感。


旅程默默來到中段, #兒少如何參與地方 或許漸漸有了些圖像,抱著開放的心態,我們仍期待接下來的旅程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刺激。


ree



​聯絡我們

地址|11557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65號B1

電話|(02)2652-1002

傳真|(02)2652-1532

更多資訊

統一編號|19339565
發票捐贈愛心碼|5240
核准立案字號|北市社會字第1617號
​勸募字號|衛部救字第1141362178號

已收到訂閱!

Since1999 © All rights reserved by Flying Youth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