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轉貼自:https://tcnn.org.tw/archives/11807
採訪/邱國榮
他們可能被迫或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在常軌上的道路,但這些年輕的孩子,不管是繼續求學或提早進入職場,都需要旁人的助力與陪伴,多給他們一點機會、為他們尋找出路,中輟青少年的未來,也可以很美麗。
小亮,在廚藝中找到自信。
14歲的小亮,參加乘風學園舉辦的畢業典禮那天,不是很在意慣用責打代替溝通的父親沒前來觀禮;但是,當他坐在台下看見學園的師長為他播放母親與他合照的相片時,他激動哭了--因為換心不及的母親,才撒手人寰不久。小亮,流著父親年少時狂狷的血液,在國中經常欺侮弱小,校外交友複雜,同時有使用違法藥物記錄;在經歷愛他的母親離世後,乖張的行徑更是變本加厲。而他第一次踏入乘風時,身上傷痕累累,因為剛遭不善管教的父親毒打。
乘風關心小亮,也關心生活已經出現紊亂的父親。小亮的父親因過去忙於法國餐廳事業,導致親子關係疏離,於是,乘風的師長透過內部輔導系統,讓父親看見小亮也流著廚藝本領的血。從此父親開始發現小亮的優點,原本教育小亮慣用的粗暴態度跟著逆轉;父親利用假日,帶小亮到餐廳跟著學習料理,決裂的親子關係逐漸癒合。乘風學園執行長林哲寧指出,小亮在畢業以前,曾自信滿滿向師長說:「我已經會弄義大利麵囉!」展現出他未來要朝廚藝發展的自信心。小亮也決定回到正軌教育,繼續升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