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自於乘風電子報 第15期
文/錢 靜 社工員
「東西收一下,準備去外展囉!」前輩一邊收拾包包一邊跟我說話,每週四的傍晚是我例行的外展時段,無論再怎麼忙碌、這個時間都要把自己清空,帶著雀躍的心情跨上機車鑽向汐止的大街小巷。一樣的汐止、一樣的街頭,在社工眼中卻是十分的不同,便利商店的角落、宮廟的門口、撞球間的沙發上或是巷子內的雜貨店都是少年聚集之處,有點像是被光驅趕的影子,在邊邊角角的地方盤踞。「這邊有少年!我們進去一下。」當我們騎到便利商店時,瞥見裡面有位少年安靜地坐在那邊看手機,是熟悉的身影呢。「嘿!小杰好久不見!」我愉快的向小杰打招呼、包包往旁隨意一放。小杰是個原住民少年,有深邃的五官、美麗的眼睛,臉上表情不多、微笑時嘴角上揚的角度很微小,但總是安安靜靜、客客氣氣地。『嗨。』小杰一如往常的簡短回應,我和前輩拉了旁邊的椅子坐下,準備和這位朋友聊聊近況。「你最近好嗎?感覺沒甚麼精神耶。」前輩端詳了一下小杰的臉孔,面無表情的小杰顯得十分疲憊。『我已經三天沒回家了。』小杰如是說。這個週四、平凡的週四,同樣的外展、同樣的路線,卻讓我和小杰的生命像正負兩極的磁鐵般開始互相吸引。
第一次見到小杰時也是在外展,汐止的七月很熱、路的彼端都快出現海市蜃樓了,這種時候的便利商店和撞球間成為少年的主戰場,太陽以外的地方都是最好的聚集地點,我和小杰就是在位於地下一樓的撞球間相遇的。「嗨,你好,我是汐少中心的社工!」社工向小杰簡單的自我介紹,並遞出橘色的酷卡,那是寫了部分機構資訊的小卡片,亮麗的顏色與適宜的大小容易讓少年放在身邊。「嗨。」小杰看著社工淺淺的笑了、笑的靦腆,而後告訴社工自己叫「小杰」。在此之後社工時不時地會在街頭遇見他,每當見面時會一起聊聊天、玩玩桌遊,關心彼此最近的生活,小杰或許不太會表達、但卻是最好的聽眾,從不嫌社工多話、總是靦腆的笑笑,像是鼓勵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