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自於乘風電子報 第19期
文/南信少年服務中心 陳宛妤 社工員
「貢丸!貢丸來了!」隨著聲音望去,公園中聚集的幾位國中生向我們跑來,開心的分享著今天遇到的大小事,其實直到現在,對於我已經成為一位青少年社工還是感到不可思議,一路走來,從高中到大學裡大大小小的營隊都離不開青少年的蹤影,更從每一次的相處中確認自己喜歡青少年的心意。
記得自己最想念的一群孩子,是曾經在澎湖旁的小島─鳥嶼所認識的,由於四面環海、加上來往船班有限,他們與外界的接觸其實不多,小小一個島,徒步走完不需要兩個小時,島上沒有大馬路和汽車,只有一間間緊挨著的矮房,家裡多以捕魚為生、也不注重升學教育,問起他們的夢想,當漁夫一定是你聽到最多的答案,在別人眼中他們是滿口髒話、沒有禮貌的青少年,實際相處後才發現這就是他們的文化,從家裡從長輩之間學來的,這些是他們表達喜歡、表達想要關心、表達想和你做朋友的意思,這樣一翻譯,他們所有的行為都變得可愛,也讓我更能看見他們原來最純粹的樣子。
和幾個少年保持聯繫至今,看見他們開始認識島外的世界,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路、知道為甚麼而努力,也學會好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,心中總是有著滿滿的喜悅和滿足感,儘管當時做的事情很少,只是教他們畫畫、陪他們玩耍、聊天,卻讓我有機會經歷了生命的成長與蛻變,每當想起這些,都很感謝他們讓我有機會參與在這珍貴的歷程中。
青少年那段迷惘、不擅於表達和選擇的年紀,需要很多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