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自於萬海停泊棧
「非行少年」一詞來自日本,意指行為偏差,年紀在12歲以上、未滿18歲的少年。在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(以下簡稱「聯合會」)的乘風少年學園裡,有一群迷途的非行少年,因為失親失養,或者被學校、家庭放棄等緣故而在這裡學習。聯合會執行長林哲寧說:「我們的官網叫FLYINGYOUTH,相信每一位少年都有一片天空,飛行翱翔;只是有一些東西牽絆著他們,導致沒有辦法正常起飛,或是學不會飛。多半是家庭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資助、愛與關懷,被社會大眾標籤化。我們希望他們把這些東西去除掉,所以想盡辦法將牽絆住的阻礙移開。」
想領畢業證書先爬瀑布
聯合會是一間致力於陪伴青少年的專門機構,成立至今已20年。20年前到現在,中輟生一直是壞孩子的代名詞。林執行長表示:「 關於中輟生問題,我們經常處在很難處理、不敢處理、沒有方法的狀態,但三者都有很重要的意義:很難處理是因為成因複雜;不敢處理因為這些孩子都有多元行為,他們不是單純的不去學校,背後可能有幫派,或是有很多傷害他人的行為;沒有方法則是一直在尋求適合的服務方式。」 聯合會起初成立的時候,服務方式有不同的聲音,有些人覺得要進到學校服務;有些人認為帶到學校外做短期的服務,像是辦三天的營隊。林執行長論及最終的服務方式:「我們採行國內第一個學期制方式來服務,將各個學校的少年聚集在一個班,待完一整年,成了另類的學校。」乘風少年學園是一所學校,卻只有學習的樣子是相似的,其他不論學校氛圍、師生的互動,都與真正的學校大相逕庭,這是兩者間的差別。
少年荒野淨灘,做環保很熱血。
在乘風少年學園裡,平常就會安排冒險體驗課,一年至少有四次,分別是新生訓練、寒假前結業營、天使營、祝福營。林執行長談起第一屆畢業典禮的祝福營做了一項空前的事:「我們帶著少年騎腳踏車到烏來,再搬腳踏車越過溪床,一直到營地,之後畢業證書放在瀑布上,他們垂著繩子上瀑布拿取,當中可以看到少年們有很多情緒就出來,一路上髒話不斷,甚至一度要攻擊同行的副校長。另外,他們最大的害怕是整個身心崩潰但仍要攀爬瀑布,後來女生都哭了,男生則強忍淚水。」
「哈盆魔法森林」營隊,在山中學習辨別方向。
少年們體驗大地生活,無具野炊。
騎腳踏車漂流,探索內在的渴望。
以服務貫串活動
在體力耗盡時,考驗這群少年的意志力,但在完成的歷程當中,卻創造出生命經驗──一種「經驗學習圈」,走出舒適圈,透過經驗建構生命的寬度。林執行長說:「對於這些中輟生來講,會建構起他們的舒適圈,在外面很剽悍,很多看起來很酷的行為,但卻是在某種舒適圈,因為他們只能面對某種特定的人。舉例來說,我服務的少年連搭公車都不會,他不是不會搭,而是認為公車是『他們』搭的;他們容易分他們跟我們,對他來說沒錢就走路,有錢就搭計程車或騎摩托車,如果在公車上遇到熟識的人,他們會覺得丟臉。」這些想法全是少年的自我設限,許多勇猛背後的內心小劇場。
極具挑戰的冒險營隊結束之後,接踵而來的是要處理少年的各種情緒,而非僅辦理完就結束。林執行長語重心長地說:「如果你沒有能力承接他的情緒,你就不要引發他的情緒,因為一發不可收拾。當時讓我們深思,要如何在活動之餘,還有延續性的服務,那個服務比活動更重要。」
曚眼抱樹活動,少年與大自然親密對話。
因此,每個少年都有個案負責人,與少年一同參與活動。個案負責人會在平常輔導的時間加入營隊元素,探討參與的共同經驗。「不是因為我們提醒那個經驗,而是當我們提醒那個經驗他們產生的畫面,其實也不是那個畫面,而是那個畫面中有你有我」,因為共同經驗才能更深入的貼近了解少年需求,營造服務的漣漪。
共同經驗拉近距離
每一趟的營隊活動成本很高,初估一天要花費一萬五到兩萬,一個團隊連同社工大概10至15位,三天營隊就要用到四萬五到六萬。因此,聯合會視學生當下狀況,設定目的辦營隊,再來才是考量辦什麼形式的營隊。每一次活動當中,都充滿未知,林執行長分享一段驚險的故事:「之前要去登哈盆古道,在兩週前颱風過境,我們評估後覺得山下的水況是沒問題的,沒想到一到山上,水很急又及腰,當時有半身就在水裡,教練雖然立即應變拉繩子涉水,但踏出的每一步都不能有閃失。活動結束之後,我們做了非常嚴肅的討論,如果當天沒有辦法過去,就應該要衍生出B計畫。」這是冒險營隊過程中的未知,雖然迷人卻也如履薄冰,因此,帶領團隊的先決條件是體能好,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身邊的孩子。
野性溪谷溯溪活動,少年體驗跳水。
北投大砲岩場,少年拉繩登頂。
問起有沒有失敗過的營隊經驗?
林執行長講述一段,在外界看來或許是失敗的例子:「有一次我們的副執行長君儀帶著一群有用藥、賣藥、賭博、幫派的少年到哈盆,在路上他們一直不停的策劃要如何脫離團隊,隔天一早,教練發現已空無一人,往回程地方發現少年的蹤跡,因此趕緊去追,他們不但將公用食物吃完,不能吃的都丟到火裡。君儀在路上一直掛念著,在階梯時看到雨鞋,我們的社工就掉下眼淚,哭的原因是心中感觸,原來在少年心裡,社工如同那雙雨鞋,上山才需要他。」
因為這起事件發生,讓林執行長思考現行制度,是不是已經不符合部分少年的需要。他說:「我們柔性及給予挑戰,有些少年願意接受帶領,才有可能預備好接受挑戰;相反的,課程預備的再怎麼好,他沒有心思,跟你的關係也只是我利用你的關係。」
每一次的營隊辦理都是歸零、重整再出發。過程中遇到的狀況不盡相同,但也披荊斬棘走過未知路,願每一位走過晦暗幽谷中的少年,能再次突破重圍、乘風翱翔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