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自於基督教論壇報
報導/李容珍
不要用大人眼光來看中輟生和中離生,貼近他們處境,引導他們找到生活目標和生命意義。(乘風少年學園/提供)
台北乘風少年學園21年來服務中輟生(國中小階段),以及後來的中離生(高中職中途離開學校學生)等邊緣青少年,地點從南港、錦州街、汐止、瑞芳到基隆等地。
學園執行長林哲寧說,他們提供安全的環境,幫助孩子生活作息改變,進而找到生活目標和生命意義。很多孩子問題出於家庭,然而透過訓練和職涯發展,「幫助少年自立,破除代間的循環」,不論過去是不幸家庭或貧困家庭的N代,都能變成「自立家庭的第一代」,甚至形塑第二代、第三代。 林哲寧指出,12年國教後,有一群人在國中時,如果沒有足夠學習能力,進到高中後,很容易對課程沒有興趣,或對學習沒有成就感,如此一來便很容易離開學校。
一般孩子升上高中後,可能因志趣不合,或受經濟壓力影響而中離。根據統計,中離生比中輟生多,中離生使用毒品佔比也偏高;而中離生問題根源來自中輟,中離生的未來也容易演變成社會問題,所以如何讓孩子中輟情形改善?或進到高中後,協助孩子穩定就學?正是學園投入的事工。
透過「橋樑課程」帶進正常作息
執行長林哲寧表示,過去十年高中職中離生出現比較多內隱性的孩子,香港稱為「隱蔽少年」。他們有的是有情緒障礙,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感受或罹患憂鬱症;有的是生活沒有目標,對未來茫然,把精力都花在網路遊戲上。他們雖然不是為非作歹,但渾渾噩噩的過每一天。因這些孩子只停留在自己同溫層的生活經驗裡,所以,少年學園會透過一些方案,讓孩子對這世界有更多認識。例如,帶中離生更多接觸美容、美甲、餐飲等服務業,也帶他們參與DJ和調酒課……,選擇與他們的生活相近的課程,來吸引他們。
而對於國中中輟生的關懷,則已從九年級的服務,提早到七、八年級。少年學園與國中合作,把瀕臨中輟的孩子帶出來,每週上一、兩天的「橋樑」課程(譬如攝影或參訪課程等),讓孩子離開學校一兩天,紓緩自己與老師、訓導人員的關係,也鼓勵孩子穩定在學校學習。
林哲寧說,中離生就像一群生活沒目標的「尼特族」(NEET,全稱Not in Employment, Education or Training。指不升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人),沒有再升學、就業,不僅在日本,在台灣也愈來愈多。當他們離開社會、隱閉在家裡愈久,生命就成長停滯,很難再重回社會。因此輔導的關鍵在於「生活作息的改變」。
乘風少年學園為教會聯合會下的一個單位,於1999年成立,原名為社區少年學園,2004年正式更名為「乘風少年學園」,期許少年在遇到人生的挫折與困境時,能不畏艱難,乘風而起,破浪前行,迎向希望的未來!學園的宗旨為發揮基督信望愛及社區照顧的精神,結合社會資源、鄰里支持網絡及社工專業團隊,引導少年尋找生活目標,生命找到意義,協助其回歸主流生活。
但林哲寧也坦言,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生活目標,找到生命意義?乘風少年學園就像他們的「逃城」一樣,在他們生活沒有目標時,讓他們在這裡有「安全感」。譬如,剛開始時,讓他們上課時會感到輕鬆,可能是看電影、玩桌遊等,主要是確認他們在這段時間是清醒的,進而逐漸調整他們生活作息。若生活作息不調整,就很難工作;若作息不正常,如何建立生活目標,形成生命的意義?這便需有配搭的團隊,有清楚的概念,並運用過往成功的手法,讓孩子不知不覺作息被調整,然後再開始上正常的課程。當他們開始正常上課,才可能累積實力去跨越升學或就業的門檻。
讓孩子變成「自立家庭第一代」
林哲寧也提到,隨著社會發展變遷,有些少年會來求助或介紹朋友來。代表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,也認為教會社工能幫助到他們,這是好的現象。但是,他也觀察到現在家長功能變弱,會把家庭問題外部化,推給學校或別人。以前家長對於他們的協助,會很感謝,像是大海中找到浮木一般,但現在會用挑剔的眼光,甚至推卸自己的責任。
他說,「一個孩子有問題,是家庭有問題」的說法,沒什麼錯。要解決孩子問題,先從家長著手;若家長不願擔負責任,也沒有用。而且不論是家庭問題或親子衝突,形成時間應該不只三、五年,要改變談何容易?有的父母甚至表示自己過去也是非行少年,所以「幫助少年自立,也需要破除代間的循環」。不論是從不幸家庭或貧困家庭的N代,變成「自立家庭的第一代」,甚至形塑第二代、第三代。
破除代間遺傳,首要目的是讓孩子自立,能養活自己、照顧自己。在這方面,少年學園會訓練他們生活技能、職涯發展,帶他們與社會接觸,幫助他們創造進入主流社會的管道。
讓學園服事成為在地祝福
林哲寧說,青少年對世界常感到無望,主要是他們對事情認識不夠多,當社工在陪伴他們時,不但協助他們處理眼前的問題,也可使在權威關係中受到的傷害,得到修復,重新建立他們與成人的信任關係,讓他們了解生活的目標和生命的意義。
「真實去了解、貼近他們的處境和他們需要」,即使我們並不認同,也不要為他們貼標籤,陪伴他們,聆聽他們的聲音。 「不同的土壤會開出不同的花朵」,林哲寧說,雖然少年學園在台北、新北和基隆等地有不同據點,各地特色也不同,重點事工也不盡相同,但一致的觀點則是不要用成人眼光去看少年或青少年。他也希望少年學園的事工能與在地融入在一起,也被在地接受,成為在地的祝福。
Comments